7 1分钟 1月
一般来说,一个落后的国家要成为一个发达经济体,必须经过这样一个过程:首先,第一步以资源或农产品换外汇,形成工业资本累积;第二步是完成资本累积之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入低附加值的加工业,比如以7亿件衬衫换取一架波音飞机等,累积工业化资本;第三步,通过进口替代战略,丰富本国的产业门类,逐步提升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建立起一定规模的内循环和产业集群;第四步,产业升级,逐步实现制造业的高端化,生产复杂的、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如半导体、大飞机、高铁等,创造更多的高薪就业岗位,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国民高收入化,成为发达经济体。
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到了第四步,也是成为发达经济体的最后一步,而越南仍然停留在第二步,至于越南能不能跨越提升到第三步,乃至于持续跃升,成为继韩国之外成为另一个亚洲发达经济体?
严格意义上,中国是在2012年才完完全全地跨入工业化国家的门槛,工业产生的附加值取代了其他门类,成为了国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从2001年加入WTO,到实现百年梦想——实现国家工业化,前后总共用了11年,为此不少国人常常为此引以为傲。其实如果认真翻开历史,二战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总共才用了9年就把苏联从农业国建设成现代化工业强国,因此,我们没有任何骄傲自满的理由。
如果说今天在中美贸易战的大环境下,外资逐步把需求从中国大陆转移到越南等制造业成本较低的国家,这确实给越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带来了一个摆脱贫困跨入发达经济体行列的机会。但是,笔者认为,机会的出现是一回事,越南能否把握这个机会实现国家工业化,进一步实现以越南制造取代中国制造,这是完完全全的另一回事。
今天的越南,如果以总人口接近一个亿,类似的规模的经济体有墨西哥、菲律宾、印尼埃及等,再大一点的经济体还有印度。这些都是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如果说把这个问题扩展一下,这些地理位置上,更加接近欧美市场,体制上更趋同于西方社会,这些发展中国家会不会借助这一波西方对华的制裁,取代中国制造的地位呢?
有些人直观地认为,越南规模体量太小,一个越南不足以取代整个中国。如果把越南与韩国和日本相比较,人口规模、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上要更好。日韩无法完全取代中国制造业,只能在制造业高端领域,如半导体领域与中国展开竞争,但是如果日韩加上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各国,无论是体量上和发展潜力上,理论上是完完全全具备取代中国制造的条件的。自2018年,特朗普宣告贸易战开打以来,西方的政治精英确实是这么想的,目前看来,也是这么干的。
产业链就其深度和广度来区分两种,一种是深产业链,另一种是浅产业链。服装鞋帽箱包等就是属于浅产业链,浅产业链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极容易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波动而发生迁移,这也就是90年代日本人提出的制造业成本驱动的产业链迁移模式,也称作雁群效应(Gaggle Effect);至于钢铁、能源、机电产品、重化工业、精密机械等,这些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就属于深产业链,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软环境(法制建设、市场配套,科研水平,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很高,放眼世界,今天制造业综合成本极高的瑞士,仍然是国际精密机械的出口大国和强国,德国仍然保留着大量的重化工业。
绝大多数的发展经济学家把东亚四小龙的崛起最主要原因,归咎于美国对这几个小规模的经济体的单方面的市场开放和产业转移。实际上美国的市场开放和产业转移的第一站是拉美国家,比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第二站才是东亚国家,随后才是中国大陆。时至今日,这些享受了数十年美国最惠国待遇的拉美国家都还在贫困线上挣扎,巴西作为最大的拉美经济体,仍然有3000万人口处于饥饿边缘,包括承接美国制造业转移最多的墨西哥在内,没有任何一个拉美国家可以成实现工业化,成为发达经济体,显然东亚国家的经济崛起不能完完全全地用美国的市场开放和产业转移来解释。
今天越南面对的机遇有些类似于曾经东亚各国,中美贸易战之下,国际产业链重组的大趋势下,大量的欧美订单和投资流入越南,确实近几年越南的发展势头很猛,但是如果认真地看越南的GDP构成,2020年越南进口了2627亿美元,出口了2826亿美元,产生的附加值才200亿美元。越南要发展成韩国一样的发达经济体,必须要丰富行业类别,发展出自己的能源、钢铁、石化工业等资本密集度很高的上游产业。如此缓慢的资本累积速度,还要面对美国操纵的美元升息周期,承受一波波韭菜收割,这一点来料加工赚的血汗钱无根本法完成工业化资本累积。今年一季度,越南的GDP仅仅增幅3.32%,美元的加息效益已经把越南貌似蓬勃的经济打回原形。
韩国的工业化始于朴正熙的军事独裁,在强有力的行政领导下,实现了了“汉江奇迹”,完成了韩国重工业的布局;日本的工业化始于甲午战争,完成了对大清的掠夺之后,建立起了重工业基础,二战后开启的朝鲜战争,提升了日本作为冷战前沿的战略地位,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在加上原有的产业工人队伍,日本的三菱川崎等重工企业才死灰复燃。
日韩包括台湾地区的工业化是获得了西方的产业转移,在产业外包的大趋势下,当时的美国有着强烈的意愿对外输出产能和技术,今天去工业化后果已经让西方各国深受其害,悔不当初,如何实现再工业化是西方社会迫在眉睫的问题。如果越南寄希望于走日韩的工业化道路,今天的国际大环境下,没有任何一个工业国有能力和意愿去提供越南技术和产能去实现工业化,西方过多地希望把越南锁定的低端制造业,成为提供初级工业品的血汗工厂。
越南是一个思想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上极其类似我国的一个东南亚国家,人口规模适中,海岸线漫长,有很多优良港口,属儒家文化圈,人民吃苦耐劳,发展外向型的制造业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越南的经济发展很快,如果说我国的改革开放,如邓公所言是摸着石头过河,越南则是跟着中国的过河。时至今日,每当我国有什么政策推出,很快越南也会推出相应的政策,比如越南的农业改革就是完完全全的我国农业改革的翻版,无论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还是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必然是针对三农问题,越南也是照抄功课,亦步亦趋。
抄功课抄不出优异的学习成绩,治国理政,国情相似的前提下,有些政策可以学习照搬,但是有些功课,越南同志是抄不到的,必须要会独立思考,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比如军队改革上,在习主席强有力的领导之下,排除重重阻力,中国军队完成了军改,军队已经退出了全部的有偿服务和商业化经营活动,成为一支真真正正的、保家卫国的、人民的军队。
从历史上来看,越南自从独立以后大部分时间都一直处于战争状态,这也造成了越南国内军队优先的模式,大部分越南主要官员都来自军队。上个世纪80年代,越南跟随中国走改开的道路,大批军人转业复员,为了安置这些转业军人,越南政府把全国划分为58个省,5个直辖市,通过把行政区划细碎化,把3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不到云南省面积的国家划分为63个省部级单位,来吸收安置大量的军转干部,其后果是造成了越南官僚主义主义盛行,山头主义、腐败问题严重,条块分割,尾大不掉是越南政府部门的根深蒂固的问题之一。即使短短的一条高速公路,都需要数个省部级单位的审批协调,所谓的简政放权成为一句口号,这造成了极高的政治型交易成本。导致越南改开数十年以来,不大的国土面积,基础设施水平极其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
官僚集团的臃肿腐败是越南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大问题,但还不是致命的问题。当前越南面对的致命问题是军队经商已经是处于完全失控的地步,经过多年的发展,军队这一特殊利益集团已经形成规模和影响力,越南的军队经商问题已经是越南政治的一大毒瘤。
2018年,越南军队已经拿到了第一个属于军队的银行牌照,补足了其商业机器的最后一段链条,今天越南军队商业活动产生的GDP已经接近10%的全国GDP总量,而且其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速。军队作为国家强力部门,且不说是否不务正业、与民争利,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党指挥枪”还是“利润指挥枪”?要知道从“枪杆子里出利润”到“枪杆子里出政权”只是一步之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留给越南同志去思考。
军人干政一直以来是东南亚国家的痼疾,也是顽疾。越南的近邻泰国就是一个有军人干政传统的国家,菲律宾、印尼也是如此。但是这些国家都有其独特的维稳机制,泰国的精神领袖泰王、菲律宾的天主教枢机、印尼的大毛拉都可以在国家陷入混乱的时候,登高一呼,起到稳定局面,安抚民心的作用,这些越南有吗?越南有的是大量的散落在民间的轻武器和大批受过军事化训练的人民。

越南制造会取代中国制造吗?

越南女军官带名牌手袋参加公开活动
今天,迁入越南的都是一些浅产业链的制造业,一旦政治上有风吹草动,这些产业链会很快搬走,因为这些产业链粘性很低,所以搬迁的成本很低,一旦搬走留下的一系列的社会、民生、经济问题将非常棘手。经济的发展必须基于稳定的政治环境,政治的稳定是压倒性的,是一切问题的优先问题,这一点邓公深有体会,故有“稳定压倒一切”的名言,这句话不知道越南同志领悟了多少、又做了多少?
越南这几年来推动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提出了“官员财产公示”,甚至试图在国内实现一人一票的“直选”,大有一步跨入西方所谓的“政治文明”的趋势。这当然换取了西方的好感,但是直接导致了越共的权威的削弱,国家一度陷于颜色革命的边缘。在亲美派总理阮晋勇的推动下,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翻脸,2007年越南加入WTO2014年爆发大规模的反华游行,发生了打砸抢烧中资企业的恶性事件,2016年越南正式成为TPP的成员,越南亲美反华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自从2018年,亲华派越共总书记阮富仲执掌大权以来,亲美派影响力式微,前总理阮晋勇的势力基本上完全退出政治舞台,在两个大国选边站这个问题上,越共也在接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来访的时候,给出了他们最新的答案。

越南制造会取代中国制造吗?

布林肯访问越南
这一转变显然对中国有利。在中美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的局势下,中美两大经济体都乐意看到越南能够发展成为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缓冲地带。美国离不开中国优质低价的工业品,中国有巨大的中低端制造业产能,而面对国内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刚性上涨的大趋势下,一些低端制造业必须转移出去,这毫无疑问地是越南的机会,但是本质上越南制造不是简单地对中国制造的替代,准确地说应该是中国制造的延申和扩展。
至于越南在承接了低端制造的转移之后,能否更进一步,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个问题上笔者始终认为,工业化是人类近现代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不是随着社会进步,文明的进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的一个发展阶段,工业化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经阶段,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有着一系列的先决条件,而这些条件,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条件,越南都已经不再具备,越南要实现工业化必须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
康第,04/29/2023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康第):越南制造会取代中国制造吗?

越南制造会取代中国制造吗?》有 7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